应yl23411永利贺强教授邀请,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核医学科孙夕林教授来公司访问,并为公司师生带来精彩学术报告,欢迎全校师生参加。
报告人: 孙夕林教授
报告题目:肺癌分子影像精准诊疗
报告时间:2023年6月7日(周三)上午10:00—12:00
报告地点:明德楼A801
主办单位:yl23411永利
报告人简介
孙夕林,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黑龙江省肿瘤防治研究所副所长,黑龙江省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主任,黑龙江省分子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学术带头人及教研室主任。中国肿瘤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龙江青年学者特聘教授,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任全国高等学校医学影像学专业第四届教材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常务理事等多项学术兼职。长期专注于影像与核医学诊断治疗、放射性药物研发及其转化应用的研究。发表文章100余篇。主持国自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自然面上项目及青年项目,黑龙江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等科研项目20余项。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0项,获授权国际发明专利5项,授权软件著作权14项,授权中国实用新型专利8项,授权中国外观专利1项。作为第一完成人/主要完成人获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地厅级奖励共10项。主编科技出版社《肿瘤精准分子影像》专著,是人民卫生出版社规划教材《核医学影像技术学》副主编,参编/参译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医员工规划教材及国内首部分子影像学领域教材专著共计12部。
报告摘要:
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居世界恶性肿瘤之首,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及应用成为肺癌临床治疗领域的里程碑。然而研究发现,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是有绝对选择性的,且与肺癌患者EGFR分子分型即EGFR突变状态直接相关。因此,明确肺癌EGFR 突变分型成为提升肺癌诊疗水平的关键。
分子影像是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人或者其他生命体内的生物学过程进行的成像、表征和测量,有望在活体上实时地对EGFR突变状态进行分子水平检测。课题组成功构建了一种18F标记的小分子PET成像分子探针——18F-MPG。研究表明,该分子探针具有EGFR突变蛋白的高亲和性和靶向性,能够有效实现EGFR突变蛋白的活体高灵敏度检测。在基础研究的临床转化方面,通过18F-MPG的PET/CT成像,结果表明EGFR突变型肿瘤对探针的摄取明显高于EGFR野生型和二次突变耐药型肿瘤对探针的摄取程度,能够有效实现肺癌EGFR突变型患者的检测和筛选。该项研究表明,分子影像技术能够在动物及临床患者上实现EGFR突变状态的实时、定量成像与检测,可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EGFR分子分型,筛选EGFR分子靶向治疗优势人群,指导优化临床靶向药物治疗方案,监测分子靶向治疗疗效,并在分子水平对肺癌患者预后进行判断。